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6-2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6-2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6-2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四 四月 14, 2016 4:17 am

我們一再強調一個觀念,印光大師說:修學只有二句話:第一個「無不從此法界流」,我們講稱性起修,你所有的功德要從你內心的真如本性、去思惟真如本性,而發起你的菩提心;最後的修學呢「無不還歸此法界」,所有的修學都在開顯你自性的功德。從你這一念真如的心出發來修波羅蜜,最後還是回歸到你這一念真如的本性,所以到最後「圓滿菩提歸無所得」,只是在過程當中假借外面的人事因緣,來開顯你內心的功德而已,叫借境修心,如此而已;就是整個過程當中都必須要正念真如、正念真如、正念真如。當你的心忘失了真如、當你的心向外攀緣,就會產生彎曲之相、就會產生種種的障礙。所以「十方」諸佛在成就無上菩提「道」路的時候沒有一個是例外的,都一定要「以直心」才能夠遠離障礙,是這個意思。好,這是佛陀在破除阿難尊者的妄想攀緣心之前,先講的二個道理:第一個講到生死涅槃的根本、第二個講到直心是成佛唯一的道路,先講這二個道理。

庚三、廣破七番妄計(分七:辛一正破計內;辛二破轉計在外;辛三破轉計潛根;辛四破轉計見內;辛五破轉計隨生;辛六破轉計中間;辛七破轉計無著)辛一、正破計內(分五:壬一征起緣心;壬二喻明降伏;壬三牒其內執;壬四懸示定名;壬五正破非內)壬一、征起緣心這以下佛陀就開始要破除阿難尊者的妄想,這個地方一般古德說「七處破妄」,有七科:「一、正破計內;二、破轉計在外;三、破轉計潛根;四、破轉計見內;五、破轉計隨生;六、破轉計中間;七、破轉計無著」,從七個地方來破除阿難尊者向外攀緣的妄想。我們先看第一個「正破計內」,破除阿難尊者執著我們這一念明瞭的心是在身體之內,破除這個身內的執著,這當中分五科:「一、征起緣心;二、喻明降伏;三、牒其內執;四、懸示定名;五、正破非內」。先看第一科「征起緣心」,佛陀先征問阿難尊者當下這一念攀緣的心,你到底是怎麼生起的?生起以後又在什麼處所?先把這個攀緣心的生起因緣跟它的處所,先提出一個問。好,我們看經文:

征問---阿難,我今問汝:『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,將何所見?誰為愛樂?』」回答---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如是愛樂用我心目,由目觀見如來勝相,心生愛樂,故我發心願舍生死。」佛陀問「阿難」尊者說:「我」現在「問」你一個問題,你「當」初「發心」要跟佛陀出家,你說你是因為你這一念心去攀「緣」佛陀這種殊勝的「三十二相」,那這當中有一個能所,能緣的是我們這一念攀緣的心、所緣的是三十二相。你現在說一說,你是「將何所見?誰為愛樂?」你這當中一定有一個「見」跟一個「愛」,你是用什麼來見到三十二相?又用什麼東西來愛三十二相呢?就提出這個問題,就是把他攀緣心的相貌標出來。我們看阿難尊者回答,「阿難白佛言」,他說:「世尊」啊,我在整個「愛樂」三十二相的過程,「我」是「用」二個東西來愛樂:第一個是「心」,第二個是「目」。我們解釋一下。這個「心、目」就是本經後面說的六根門頭、六根門頭,可以說我們整個心對外面的造作都沒有離開六個門。六根門頭其實是分成二個部分:第一個是前五識,前五識依止五根去取外面的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塵境,產生一個影像。

色有色的影像、音聲有音聲的影像:假設我們是善業比較強的人,我們會產生比較美好的影像;如果我們是罪業比較深重的人,就產生一個卑賤苦惱的影像。總而言之這個影像的取得,就是用這個「目」、用前五識來取得這個影像。然後前五識把這個影像再丟給第六意識來分別,第六意識就會產生一個感受跟想法,這個想法就會發動他去造業,如果產生一個正面的想法就造善業、如果產生一個負面的想法就造惡業。所以阿難尊者說:我是用「我」的眼睛來取得佛陀的三十二「相」,因為佛陀您的三十二相是外面的東西。那你要把這個相變成你受用呢,要經過眼睛的轉換。你看我們今天看這尊佛像,每一個人看到的不同,就表示每一個人有不同的眼識,所以你的前五識去攀緣佛像的時候,每一個人得到自己的影像,因為我們過去所造的業不同。所以我們一定先由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取得外在的相狀,然後再交給第六意識去產生種種快樂的感受、產生種種善惡的想法。因為我產生一個好的想法,所以「我」就「發心」出家、「願」意「舍」離「生死」,這個就是我攀緣三十二相的整個過程。

這個地方,蕅益大師說其實佛陀已經露出一個消息了,佛陀的意思就是:你攀緣我的三十二相有什麼用呢?這是我的三十二相,也不是你的三十二相!那你對我的三十二相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想法,跟你完全沒有關係,因為這畢竟是佛陀的三十二相,不是你阿難尊者的三十二相。你要成就你的三十二相,你還得向你內心當中去求。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,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,我們在念佛的時候,禪宗都會說「念佛是誰?」就是你要迴光返照你那個明瞭的心,本來就具足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,你只是假借這個佛號把它開顯出來而已,你不要老是心向外攀緣,你是「托彼名號,顯我自性」。這個地方佛陀有要阿難尊者去迴光返照的這一層意思,但是從經文當中,阿難尊者他沒有體會出來。叫做「征問」阿難尊者去攀緣勝相的這一念心,主要就是根據他的眼睛去取相、由第六意識來分別,而創造一個殊勝的想法。好,我們看第二段:壬二、喻明降伏佛陀在講這個道理之前,先講一個譬「喻」,譬喻容易瞭解,從譬喻當中再回歸到道理就容易瞭解;再說明「降伏」妄想的方法。我們看經文:征問佛告阿難:「如汝所說『真所愛樂因於心目』,若不識知心目所在,則不能得降伏塵勞。譬喻譬如國王為賊所侵,發兵討除,是兵要當知賊所在。合法使汝流轉心目為咎!

1.「無不從此法界流,無不還歸此法界」是什麼意思?
2.「如是愛樂用我心目」,用唯識學解釋阿南尊者如何用心目愛樂佛陀的三十二相?
3.「托彼名號,顯我自性」是什麼意思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