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6-1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6-1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6-1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四 四月 14, 2016 4:14 am

第六堂課

好,請大家打開《講義》第十頁,「辛二、勸修直道」佛陀在破除阿難尊者的妄想之前,他先講出了二種根本。佛教的根本理論是講「諸法因緣生」,一個人會生死流轉、一個人會產生涅槃安樂,都是有他背後的原因,所謂的原因,主要的就是我們那一念心,就是我們心態的不同。

如果今天我們是用一種攀緣外境的妄想來修學,我們可以創造一種非常殊勝的善業,成就一個安樂的果報;但是這個果報會有一個問題,它不會持久,你看:生到天上的人他不會持久,他享受天福,有一天他一定要從天上掉下來。為什麼?因為他剛開始的時候是用生滅心攀緣殊勝的三寶境來修學,它的本質是生滅的。所以他的果報怎麼樣?有一定的期限。但是我們看佛陀,成就佛陀以後,我們沒有看到哪一尊佛陀又掉下來,沒有過,他成就佛陀、他就永遠是佛陀,不會受時間、空間的障礙,因為他剛開始的時候,就依止不生滅心。這是一個問題點。

我想我們在座很多人學過唯識學,《八識規矩頌》《百法明門論》《唯識三十頌》,唯識學跟《楞嚴經》的確在思考模式上不太一樣,我們可以這樣講:《楞嚴經》是在破唯識的。我們剛開始依止唯識學,這第六意識要怎麼修學呢?這要根境和合才產生識,所以第六意識一定要有外境的刺激,才能夠產生心識的活動。學唯識的都知道,我們的心不能單獨存在,沒有外境就沒有內心。所以我們剛開始在修唯識的時候,是有一個外境的刺激產生一個善心,而這個善心再創造一個外境,這個外境再產生另外一個善心,然後才能夠斷惡修善、然後才能夠輾轉增勝。所以唯識的第六意識是受阿賴耶識的影響:阿賴耶識要變現好的因緣,第六意識就能夠好好修學;阿賴耶識變現一個不好的因緣,第六意識就開始造業放逸:唯識的思考是這樣子的,心隨境轉。《楞嚴經》否定這種思考,它說這個觀念是不對的,《楞嚴經》的心它不是從外境來的,它是你的心開始迴光返照你的真如本性,我的真如本性沒有惡法,它是清淨的,所以我應該斷除惡法。為什麼?因為我本來就沒有這個東西。我的內心本來就沒有這個東西,不應該存在這個東西,這個是我捏造出來的,所以我應該舍掉。我的內心本來就具足無量的功德,所以我必須把它開顯出來,所以我要修善。

所以它整個修學是稱性起修,它是從內心發動出來,然後再創造外在的因緣。我希望大家要把內心分清楚,我們這一念心:一個是從外面來的,這叫生滅心;一個是從你內心發出來的,這叫不生滅心,這是很容易判斷的。所以真實的修行一定是從內而外,不能從外而內;如果你現在的修學,整個功德還是從外而內,那你這個修學絕對不會持久,因為你是生滅心,而且你這樣的修學也不能了生死,因為你的根本是生滅,你的本質是生滅,以生滅心、不可能得到不生滅果,因為本質不一樣。所以佛陀說:「用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」。你拿沙要去煮飯,你煮了三個小時,頂多叫做熱沙,只是溫度增加而已,沙的本質不會改變。所以這個地方,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心地法門弄清楚,就是說你到底是依止妄想、還是依止真心?這樣的一個結果是不一樣的。好,我們看第二段:辛二、勸修直道前面講真心,這個地方講要怎麼「修」這個「道」,看經文:隨順直心---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,應當直心詶我所問!直心即道---十方如來同一道故,出離生死皆以直心;心言直故,如是乃至終始地位,中間永無諸委曲相。

首先我們先看第一段「隨順直心」。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:你「今」天問我一個問題,說怎麼樣成就「無上菩提」。你今天所追求的是一個成佛的目標,那這個成佛目標這樣的結果一定有它的因地,它的因地是什麼呢?就是「真發明性」,你必須要「真」正的去瞭解我們內在的清淨本「性」。如果阿難尊者你今天問我說:怎麼樣能夠生天、怎麼樣創造來生安樂的果報,那我就不會跟你講那麼深入的東西了。既然你今天問的是一個「無上菩提」,所以你就必須要瞭解這個無上菩提有一個真實的因地,就是你要能夠找到你的清淨本性。基於成佛的這樣一大事因緣,你現在要好好的以正「直」的「心」來「詶」答「我」的「問」題。就是現在我問你什麼,你就直接回答,不要彎彎曲曲、不要有太多的想法,根據事實直接回答就好,這個叫做「直心」來「詶」答「我」的「問」題。

為什麼要用「直心」呢?佛陀講出一個道理,說「直心」是成佛之「道」,說「十方如來同一道故,出離生死皆以直心。」「十方如來」都是我們修學佛道當中已經成就圓滿果報的佛陀,他們之所以能夠成佛,其實都是依止「同一」個「道」路而成就的,依止一個道路而能夠「出離」分段、變易二種「生死」而成就佛道。什麼道路呢?都是依止「直心」。這個地方的「直心」,蕅益大師說就是「正念真如」,從你的真如本性發動出來的叫做「直心」。從外境刺激你而產生的想法,這就叫做妄想。所以它這地方的判定很簡單,從你的真如本性而發動出來的叫「直心」,外境產生的叫妄想。「十方諸佛」在修學聖道的時候沒有一個例外的,都是「同一道故」,都是依止「直心」才能夠成佛的。

也就是說「心直」跟「言直」,內心能夠正直、言語也能夠正直,這樣從最初的發心、到最後的成佛,整個成佛之道的過程,中間都不能夠有彎曲的相貌。什麼叫彎曲呢?就是你的心攀緣外境,產生很多很多生滅的妄想,這就是彎曲之相。後面會講到一個人,為什麼會在修學過程當中產生極大的煩惱而退墮?在修學過程當中,為什麼會著魔、成就五陰魔境?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他的妄想活動了,他的心開始攀緣外境,所以產生極大的煩惱、產生很大的魔障,把他前面修習的功德全部破壞掉。也就是說,當我們不能直心正念真如的時候,你的障礙就會出現。這地方的意思是說,禪宗說一句話「直心是道場,能辦大事故。」一個成佛的大事一定是以正念真如、從真如本性發動的修學,才能夠成就的。

1.生死流轉與涅槃安樂背後的原因是什麼?
2.為什麼《楞嚴經》是破唯識的?
3.如何判斷生滅心與不生滅心?
4.《楞嚴經》修學的特點是什麼?
5.「直心」是什麼意思?
6.「中間永無諸委曲相」是什麼意思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