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5-4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5-4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5-4

帖子 由 Admin 周一 四月 11, 2016 8:19 pm

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,阿難尊者是白飯王的兒子,也是一個王子,所以他能夠享受世俗五欲的快樂,而且他能夠得到父母的寵愛、妻子的恩愛;那他會放棄這麼一個世俗安樂果報的相狀,而追求另外一個出家,他一定是看到一個更好的相狀,才會產生這麼大的決心、才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取捨。這時候,佛陀就提出一個問題來問阿難尊者,說:你一定是在三寶的因緣當中,有一個地方特別的吸引你、讓你感動,所以你才會出家的。這是佛陀提出的「問」。我們看阿難尊者怎麼回「答」這個問題:辛二、阿難答回「答」當中有二段:第一個是「依相發心」,第二個是「相生之由」。先說明他「依」止這個殊勝的「相」狀而「發心」,我們看經文:依相發心阿難白佛:「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,形體映徹猶如瑠璃,常自思惟:『此相非是欲愛所生』。

「阿難」尊者這個時候就很坦誠的回答佛陀說:是的,「我」當初的出家決定不是一時的衝動,我的確是有看到一種很殊勝的功德相。看到什麼相呢?我看到佛陀從頭頂的無見頂相、乃至腳掌的平滿相,這「三十二相」是非常的殊「勝」微「妙」而無法加以形容;這個「勝妙殊絕」是指他的形狀,而且「三十二相」的本質上是「形體映徹」,它的體質「映徹」就像鏡子一樣,能夠放出種種清淨的光明。那麼講一個譬喻,就像世俗的「瑠璃」寶,它不但是形狀特別的美妙、還能夠放大光明。我當初的出家,就是看到佛陀有這麼美好的相狀,我看到這個相狀以後,就產生一個想法。我怎麼想呢?就經「常思惟」說:哎呀,這個殊勝的「相」狀,絕對不是世俗雜染的「欲愛所」產「生」的。這地方就是阿難尊者他剛開始來到三寶出家的第一個發心,第一個發心他顯現出來。蕅益大師說「擒賊要擒王,要治病先知病相」,先把阿難尊者的攀緣心調出來,然後再破斥。

相生之由--何以故?欲氣麤濁,腥臊交遘,膿血雜亂,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,是以渴仰從佛剃落。」阿難尊者說:為什麼這個三十二相不是「欲愛所生」呢?因為「欲」愛產生的這種精「氣」是非常「麤」鄙汙「濁」的。如此「麤濁」的「氣」,它會創造一種「腥」羶、這種父精母血的相互「交」流。依止父精母血產生的結果,是一種不乾淨的「膿血雜亂」的果報體,因為它因地不清淨,因地是一種貪愛煩惱的躁動,所以造成這種「膿血」不清淨的果報。所以一種不清淨欲愛的心,決定「不」可「能」產生如此殊「勝」而微「妙」的「紫金光聚」,這個「聚」就是色身,不可能產生佛陀您這麼一個清淨光明的色身,不可能。因為貪欲的煩惱是雜染的,所以它不可能產生這麼一個乾淨的色身。所以我這樣子思惟以後,我就非常「仰」慕佛陀這個三十二相,所以我就出家修學,我也希望能夠得到一個這樣的相狀而出家修學。這地方蕅益大師有很多的發揮,我們簡單的說一下。

這個攀緣心,其實從這地方阿難尊者已經露出消息了。說:誒我為什麼出家呢?很簡單,因為我看到佛陀出家修行以後,佛陀的相狀改變了,您以前在家做太子的時候不是這個相狀,您現在出家成道以後,再回來王宮,哎呀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、放大光明。他看到這樣的相狀,產生感受;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,會產生一個影像,從這個影像產生一個感受。從經文當中,阿難尊者的感受是一種快樂的感受、歡喜的感受,那麼有感受、就產生想法。這以下說他的想法:這個相狀絕對不是世俗的欲愛所生,一定是清淨的戒定慧所成就。那這樣的感受、這樣的想法有什麼缺點呢?因為你這個想法,最初的根源是從相狀而來的,由相引生感受、由感受產生想法、由想法推動他的出家,所以你整個出家的想法,都是因為有三十二相的關係。那麼當佛陀的相狀改變的時候,你就麻煩了,當佛陀有一天變老了、變醜了、甚至於佛陀死亡了,他的三十二相消失了,因為它是有為法,那你的想法是不是也改變了呢?因為你當初的想法是由感受而來的,感受是由這個外境來的,這個外境是生滅的,所以你的心也就跟著生滅,所以你這個發心是很脆弱的、隨時可以破壞的。

所以《金剛經》說:「若以相見我、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因為你用相狀來求佛陀的功德、用音聲,這都是生滅法。我們修學的心有二種情況,蕅益大師說:第一個、這個心是外面給你的。你的心接觸到外境,產生發心,誒,我為什麼要修學?我看到三寶的形相非常的清淨莊嚴,所以我願意來歸依三寶。我看你這歸依三寶的心不會持久,因為你看到三寶的相狀很清淨莊嚴,萬一三寶的形相被破壞了,你就不修行了!所以你的心,它最初產生的時候是從外面來的,外境刺激你,你才有這個心的,那這個就是生滅心。說你為什麼修行?因為我的內心當中,具足跟佛一樣的功德,因為我有清淨的本性;修行跟外面沒有關係,我是要開顯我的真如本性。所以當你在修行的時候,你這一念心是從裡面生起來的,這個心誰都不能破壞,魔王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。《印光大師文鈔》就有這樣的開示。

有人問印光大師說:印光大師啊,你一生弘揚淨土法門,到底看到多少感應的事情?多少人因為念佛的關係有感應、消業障?有多少人、你親眼看到他往生淨土?若以色見我、以音聲求我。印光大師說: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沒有感應、全世界的人念佛都沒有往生淨土,我照樣念佛、我照樣求生淨土!跟外境沒有關係,不生滅心。他這種心啊,第一個功德圓滿;第二個他的心不受外境所破壞。這個心就是我們後來「七處破妄、十番辨見」,講了三卷半,就是要把它找出來。我講實在話,你現在不能在你生滅變化當中、找到一個不變的清淨本性,你找不到那個心,你就很難修行;因為你那個心動得很厲害,稍微有一點,八風一吹,你就動。所以這個地方,佛陀要破他的妄之前,先把他的妄逼出來,「你當初為什麼修行?」你看,一逼就逼出來了,「我看到佛陀的相狀而修行」緣外境而產生的心。這個是先把病相找出來,佛陀後面會開始破斥。

1.為什麼阿南尊者見佛三十二相而出家的心是生滅心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