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5-3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5-3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5-3

帖子 由 Admin 周一 四月 11, 2016 8:19 pm

六祖大師說:從大乘的角度,只問明心見性,不問禪定解脫。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,嚴格來說,你沒有資格談修行,你還在生滅法中活動,你內心當中還是一團糟,你把這個地方處理完了,另外一個地方照樣出問題了,你只能夠作一個局部的對治,你不能夠把內心作一個整體的、返妄歸真整體的改變,作不到,因為你沒有找到內心的本體。所以這個地方是一個關鍵,「找到你心中的家」是一個關鍵。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請示佛陀:我怎麼找到我的家呢?就提出這個問題。我們看第二段:丁二、大眾願聞于時,複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、辟支佛等,俱願樂聞,退坐默然,承受聖旨。阿難尊者在請示佛陀修學空假中三觀的、內心的依止、所謂的常住真心,這個「時」候與會的大眾還有誰呢?還「有」從十方來的「恒沙菩薩」,我們前面說過這些恒沙菩薩都是來請教佛陀、都是來聽法的;還有這些「十方」的「阿羅漢、辟支佛」,「阿羅漢」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二千五百個常隨眾;還有這些「辟支佛等」,這個「等」包括了波斯匿王、長者、居士,這些當初在應供的居士們,這個時候都來到了祇桓精舍。當阿難尊者在啟請首楞嚴王大教的時候,他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共同的心情就是「俱願樂聞」,都是以歡喜好樂的心來聽聞。

這種心情在《華嚴經》作一個譬喻說:「如病憶良藥、如飢念美食,我等亦如是,願聞甘露法。」這個時候大家的心情就像一個重病的人來追求良藥,一個飢渴的人追求美食的心情。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啟請完以後,他就「退」回自己的座位,就「坐」在那個地方保持「默然」,來納「受」佛陀的說法。這一段等於是說明:阿難尊者從摩登伽女那個地方回來以後的一個狀態,他自己感到非常的悲悔,也正式向佛陀請法。因為阿難尊者的請法,就使令佛陀有因緣開顯以下的整個教法。丁三、如來答示(分二:戊一就事以顯理;戊二明性本具相)戊一、就事以顯理(分二:己一逐破妄執密顯真心;己二顯示妙理兼破餘妄)己一、逐破妄執密顯真心(分三:庚一征其發心本因;庚二示以常心直道;庚三廣破七番妄計)庚一、征其發心本因(分二:辛一如來問;辛二阿難答)辛一、如來問

「丁三、如來答示」,這當中有二段:「戊一、就事以顯理;戊二、明性本具相」。我們先看第一段「就事以顯理」,這個「理」就是我們說的「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」,就是我們心中的家、那種清淨的本性,叫做理體,因為它不變,所以叫「理」。我們這個理體在哪裡呢?就在這個事相,就在我們這個生滅變化的五蘊身心世界當中,去開顯我們的本性,我們講「就路還家」,就照著這個生滅的路當中,找到我們真實的家,叫「就事顯理」。這當中有二段:「己一、逐破妄執密顯真心;己二、顯示妙理兼破餘妄」。第一段是七處破妄,第二段是十番顯見,先講破妄再講顯真。我們看「己一、逐破妄執密顯真心」,這個地方有三段:「一、征其發心本因;二、示以常心直道;三、廣破七番妄計」。首先我們看「庚一、征其發心本因」,佛陀在開顯這個楞嚴大教之前,他先做一件事,他問阿難尊者出家最初發心的因緣,這個地方有一個「問」跟「答」,先看「如來」的「問」,我們看經文:佛告阿難:「汝我同氣,情均天倫。當初發心,於我法中見何勝相,頓舍世間深重恩愛?」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哭得很悲痛,哭完以後就坐在位子上請佛陀開示;但是這個時候佛陀並沒有馬上開示,「佛」陀就問阿難一個問題。問問題之前,他跟阿難尊者先攀一個世俗的感情,他說:「阿難」,你跟「我」不是普通的關係,「汝我同氣」,這個「氣」就是同一個家族,我們二個的關係是非同小可的,不但是同一個家族,而且在世俗的「情」感、世俗的「倫」常方面還是「均」,「均」就是輩分,是堂兄弟,都是同一個輩分。

這個地方的經文是很不尋常的,佛陀在經典當中,很少跟自己的弟子們攀世俗感情,但是這個地方,佛陀跟阿難尊者說:「我們二個的關係是個家族的關係,而且是一個天倫、同輩的關係」,就明顯的跟阿難尊者談談世俗的感情。那這個道理何在呢?古德說:因為這時候阿難尊者心中受到這麼大的災難,可以說是他出家以來最大的災難,所以他心中的打擊、悲痛可想而知,這時候佛陀必須用世俗的感情來安慰他,使令他能夠心平氣和,才能夠領受以下的大法。尤其,佛陀以下開始要破斥阿難尊者的妄心,所以如果他的心靜不下來,他根本受不了,所以佛陀這時候,就用世俗的感情來安慰阿難尊者,是這個道理。

說:我們二個之間是同一個家族,在人情的「天倫」上又是堂兄弟的同輩,那你「當初」在出家「發心」的時候,你一定是在我的佛法當中,你用你的眼睛看到一種很特別的相貌,你一定有感受到一種很特殊的功德相,才會讓你下這麼大的決心,來「舍」掉世間的恩跟愛,這個「恩」,最恩的是父母之恩、「愛」莫大于妻子之愛,所以你能夠捨棄世俗的父母之恩、妻子之愛。

1.為什麼只問明心見性,不問禪定解脫?
2.清淨的本性叫做理體,我們的理體在哪裡?
3.「汝我同氣」是什麼意思?
4.「情均天倫」是什麼意思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