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嚴經》講記 2-5
《楞嚴經》講記 2-5
《楞嚴經》講記 2-5
「我聞」,「我」指的是阿難尊者,那「我聞」是什麼意思呢?「我聞」就是阿難尊者依止耳根、發動耳識,而來聽聞《楞嚴經》。那為什麼要標出「我聞」、表示這個聞成就呢;在古德的注解當中說:標出「我聞」有二層的意思,第一層意思是說「佛法是有本之學」,不同於外道是「無本」。你看外道創造一個思想出來,是沒有根本、胡說八道:他的老師在打坐,突然看到一隻飛鳥飛過去,他就講出一個思想;他在打坐得到禪定,看到一條牛死了以後生天,他又創造一個思想出來:完全沒有傳承。佛法是重視傳承的。
這個「我聞」的意思是說:佛陀在世的時候、我們是以佛為師,以人做師;那佛陀滅度以後是以法做師。所以你看佛陀滅度以後,弟子們哭得很傷心,佛陀說:你們不要哭,我講一個道理給你們聽聽看。佛陀說:很多病人,這個醫生給大家開藥。那這個醫生在的時候,你要不吃藥,你的病還是不會好;醫生不在、你要願意吃藥,病照樣好。所以你病好不好,跟醫生在不在沒有關係。你要肯吃藥,醫生不在,你照樣好。所以這「以法為師」是根本;說醫生不在,但是我藥都留給你們了,這個藥對治什麼病、這個藥是加強善法、這個藥是滅除罪業,都開得很清楚了。那這個「我聞」的意思,就是標記法門的傳承;佛陀滅度以後法法相傳,也就是說這以下的經典、以下的道理,不是我阿難尊者自己發明的,我是有傳承的。是怎麼來的呢?我聽聞佛陀的說法而來的,表示這個法法的相傳,是有本之學,這第一層道理。
第二層道理,為什麼講「我聞」呢?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,以「聞慧」做根本,我們的智慧大部分是聽聞而來的,靠耳根聽聞而來的,以「聞慧」做根本而產生「思慧」、最後產生「修慧」,所以標出了「我聞」,是這個道理。「一時」,這個「時」表示時成就,時間。那這個時間是很複雜,佛在世的時候有天人來聽經、有鬼神來聽經、有人道來聽經,每一個眾生的時間相貌不一樣,你看「四天王一晝夜,人間五十年」,所以這個時間沒有標準。那怎麼辦呢?只能夠說是在因緣際會的時候、在機感相應的時候,眾生的根機成熟了,招感佛陀的說法,就是在那個時候、就在大家集會的時候、就在阿難尊者托缽遇到障礙的時候,就在那個時候,這個就是「一時」。「佛」表示主成就;這個法是誰宣說呢?是一個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的「佛」陀。這個法的根源很重要,比如說這個法是阿羅漢宣說的,我們會覺得「哦,這阿羅漢智慧不圓滿?可能有問題!」就是這個法門是從哪個心發動出來的?以下的法門是一個徹底覺悟、徹底沒有顛倒那一個清淨明瞭的心發動出來的。就是這個法你從什麼地方來?是從「佛」陀的心中發動出來的,那這個法是完全不顛倒的,所以這是誰宣說的也很重要。
「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」,這是講到說法的處所,是在什麼地方宣說呢?是「在室羅筏城」。這個「室羅筏城」就是波斯匿王所屬的憍薩羅國(Kosala)的都城,憍薩羅國的首都叫做「室羅筏城」。那在這地方有一個精舍叫做「祇桓精舍」,這個「祇桓精舍」我們解釋一下。當時在憍薩羅國有一個長老,叫做須達多長老,他是一個大富長者,他學佛以後就想:其他的國家都有一些精舍,我們國家都沒有一個比較圓滿的精舍,來請佛陀說法,所以他就積極的要找個地方來供佛及僧。就找到了波斯匿王的太子,叫做祇陀太子的花園,他覺得這個花園的環境很優雅,就想跟太子買下花園,來供養佛陀跟大眾師。祇陀太子說:這個花園是我自己要用的,不能賣的。這時候須達多長者說:你只要出個價錢,我一定買。非常的堅定。後來祇陀太子不得已,就出個難題說:那這樣,我知道你很有錢,要是有辦法把我整個花園用黃金鋪地,我就把花園賣給你。須達多長者說:好就這樣。
1.「我聞」有二層的意思,是什麼?
2. 為什麼「以法為師」是根本?
「我聞」,「我」指的是阿難尊者,那「我聞」是什麼意思呢?「我聞」就是阿難尊者依止耳根、發動耳識,而來聽聞《楞嚴經》。那為什麼要標出「我聞」、表示這個聞成就呢;在古德的注解當中說:標出「我聞」有二層的意思,第一層意思是說「佛法是有本之學」,不同於外道是「無本」。你看外道創造一個思想出來,是沒有根本、胡說八道:他的老師在打坐,突然看到一隻飛鳥飛過去,他就講出一個思想;他在打坐得到禪定,看到一條牛死了以後生天,他又創造一個思想出來:完全沒有傳承。佛法是重視傳承的。
這個「我聞」的意思是說:佛陀在世的時候、我們是以佛為師,以人做師;那佛陀滅度以後是以法做師。所以你看佛陀滅度以後,弟子們哭得很傷心,佛陀說:你們不要哭,我講一個道理給你們聽聽看。佛陀說:很多病人,這個醫生給大家開藥。那這個醫生在的時候,你要不吃藥,你的病還是不會好;醫生不在、你要願意吃藥,病照樣好。所以你病好不好,跟醫生在不在沒有關係。你要肯吃藥,醫生不在,你照樣好。所以這「以法為師」是根本;說醫生不在,但是我藥都留給你們了,這個藥對治什麼病、這個藥是加強善法、這個藥是滅除罪業,都開得很清楚了。那這個「我聞」的意思,就是標記法門的傳承;佛陀滅度以後法法相傳,也就是說這以下的經典、以下的道理,不是我阿難尊者自己發明的,我是有傳承的。是怎麼來的呢?我聽聞佛陀的說法而來的,表示這個法法的相傳,是有本之學,這第一層道理。
第二層道理,為什麼講「我聞」呢?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,以「聞慧」做根本,我們的智慧大部分是聽聞而來的,靠耳根聽聞而來的,以「聞慧」做根本而產生「思慧」、最後產生「修慧」,所以標出了「我聞」,是這個道理。「一時」,這個「時」表示時成就,時間。那這個時間是很複雜,佛在世的時候有天人來聽經、有鬼神來聽經、有人道來聽經,每一個眾生的時間相貌不一樣,你看「四天王一晝夜,人間五十年」,所以這個時間沒有標準。那怎麼辦呢?只能夠說是在因緣際會的時候、在機感相應的時候,眾生的根機成熟了,招感佛陀的說法,就是在那個時候、就在大家集會的時候、就在阿難尊者托缽遇到障礙的時候,就在那個時候,這個就是「一時」。「佛」表示主成就;這個法是誰宣說呢?是一個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的「佛」陀。這個法的根源很重要,比如說這個法是阿羅漢宣說的,我們會覺得「哦,這阿羅漢智慧不圓滿?可能有問題!」就是這個法門是從哪個心發動出來的?以下的法門是一個徹底覺悟、徹底沒有顛倒那一個清淨明瞭的心發動出來的。就是這個法你從什麼地方來?是從「佛」陀的心中發動出來的,那這個法是完全不顛倒的,所以這是誰宣說的也很重要。
「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」,這是講到說法的處所,是在什麼地方宣說呢?是「在室羅筏城」。這個「室羅筏城」就是波斯匿王所屬的憍薩羅國(Kosala)的都城,憍薩羅國的首都叫做「室羅筏城」。那在這地方有一個精舍叫做「祇桓精舍」,這個「祇桓精舍」我們解釋一下。當時在憍薩羅國有一個長老,叫做須達多長老,他是一個大富長者,他學佛以後就想:其他的國家都有一些精舍,我們國家都沒有一個比較圓滿的精舍,來請佛陀說法,所以他就積極的要找個地方來供佛及僧。就找到了波斯匿王的太子,叫做祇陀太子的花園,他覺得這個花園的環境很優雅,就想跟太子買下花園,來供養佛陀跟大眾師。祇陀太子說:這個花園是我自己要用的,不能賣的。這時候須達多長者說:你只要出個價錢,我一定買。非常的堅定。後來祇陀太子不得已,就出個難題說:那這樣,我知道你很有錢,要是有辦法把我整個花園用黃金鋪地,我就把花園賣給你。須達多長者說:好就這樣。
1.「我聞」有二層的意思,是什麼?
2. 為什麼「以法為師」是根本?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