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嚴經》講記 2-4
《楞嚴經》講記 2-4
《楞嚴經》講記 2-4
好,我們看「經文分三:甲一、序分;甲二、正宗分;甲三、流通分」。古德解釋經典,都是分成三部分,這三部分的內涵就像一個人,我們要瞭解一個人的狀態,也是習慣把人分成三部分:他的頭部、他的身體、他的手腳。「序分」就表示一個人的頭部,我們去瞭解一個人,大部分先看他的臉,看他臉部的表情,知道這個人的個性怎麼樣、是善是惡,所以我們從「序分」當中,看到這部經典是怎麼發起的、是什麼原因引動佛陀說法的、到底他的病是什麼、佛陀的藥是什麼,從這個「序分」當中,可以看出這個法門的整個大綱,這是指頭部的地方。「正宗分」就是一個人的身體、五臟六腑,你身體狀態,你的地水火風的運轉是不是順暢,都跟心肝脾肺腎有關,這是主要內涵「正宗分」;第三個「流通分」,就是我們一個人的手腳,這個人能夠跑多遠,跟你的腳有關係,這地方佛陀會讚歎本經的功德,使令眾生能夠歡喜的信受,讚歎受持《楞嚴經》的功德。
《楞嚴經》的功德,最殊勝的地方是破除你的罪障,可以說你有再大的罪障,修首楞嚴王三昧,滅業障如翻大地,是從根本把罪根拔起來。我不敢保證說你修《楞嚴經》能夠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,「生善」這一部分我不敢講;但是破除罪障、破除妄想,《楞嚴經》是專門的,它專門在破障的,特別是你造了罪業、你要懺悔業障,你在懺悔當中再加上首楞嚴王三昧的這種觀想,那非常有效果。所以它裡面說:即使你曾經破了四重戒、破根本戒,你修《楞嚴經》都可以幫助、都能夠恢復原來的戒體。後面說到犯四波羅夷、八波羅夷、菩薩的十波羅夷,都可以根據本經來滅罪。因為它找到你的本性。
《楞嚴經》說你這造罪,是一念的妄想遇到了妄境,那是一個外境的緣生緣滅;真如本性沒有「罪」這件事情,所以當你回歸本性的時候,那個罪業就怎麼樣呢?罪業沒有根,根被你拔掉了。就算有,它也沒有勢力了,起碼能夠保持臨終的正念。所以「流通分」當中,佛陀會廣泛的說明受持本經的功德,特別是在破除罪障這方面。
好,首先我們看第一段的「序分」,「序分」分成二段:第一段是「通序」,第二段是「別序」。「通序」這個「通」,就是它通於一切經典,我們講六種成就,就是說以六種成就來生起大家的信心,又叫做「證信序」,以六種成就來證明本經的真實性。第二個是「別序」,就是別於一切經典的,又叫做「發起序」,說明一部經發起的因緣,從發起的因緣當中,我們可以知道:這個法門它所對治的問題在哪裡,叫「發起序」。
首先我們看通序,「通序」蕅益大師分成二段:第一段是「標聞說時處」,第二段是「引大眾同聞」。先說明本經說法的時間跟處所,我們看經文,請合掌: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。這個地方是標出六種成就裡面的五種成就。首先這個「如是」是一個信成就,這個「如是」在古代的印度表示一個信順:當我們對於這樣的道理表示相信、表示隨順,我們就說「哦,如是」;假設你不能夠相信隨順,你就說「不如是」。這是印度的一個口語。佛陀使令阿難尊者在結集經典的時候,每部經開始,都加一個「如是」,當中有一層很深的意思。古德說:為什麼佛陀要使令每部經典都加「如是」呢?因為「佛法大海,信為能入,智為能度。」表示說我們受持經典,之所以能夠產生滅惡生善的功德,是因為我們剛開始產生了信心,由信心而產生精進,由精進產生正念,最後產生智慧。假設我們剛開始是沒有信心的,生起懷疑的心來受持經典,那這些文字跑到我們心中,完全不能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。所以剛開始在受持經典的時候,加上一個「如是」,就昭告所有的佛弟子:「你要趕快把信心生起來。」就是在受持經典、看到「如是」的時候,使令佛弟子生起恭敬的信心,這以下的經文,才能夠對我們產生無限的效果,所以佛陀的慈悲心,使令阿難尊者在經典之前,加一個「如是」,就是首先建立信心。
1.《楞嚴經》的功德,最殊勝的地方是什麼?
2. 為什麼佛陀要使令每部經典都加「如是」呢?
好,我們看「經文分三:甲一、序分;甲二、正宗分;甲三、流通分」。古德解釋經典,都是分成三部分,這三部分的內涵就像一個人,我們要瞭解一個人的狀態,也是習慣把人分成三部分:他的頭部、他的身體、他的手腳。「序分」就表示一個人的頭部,我們去瞭解一個人,大部分先看他的臉,看他臉部的表情,知道這個人的個性怎麼樣、是善是惡,所以我們從「序分」當中,看到這部經典是怎麼發起的、是什麼原因引動佛陀說法的、到底他的病是什麼、佛陀的藥是什麼,從這個「序分」當中,可以看出這個法門的整個大綱,這是指頭部的地方。「正宗分」就是一個人的身體、五臟六腑,你身體狀態,你的地水火風的運轉是不是順暢,都跟心肝脾肺腎有關,這是主要內涵「正宗分」;第三個「流通分」,就是我們一個人的手腳,這個人能夠跑多遠,跟你的腳有關係,這地方佛陀會讚歎本經的功德,使令眾生能夠歡喜的信受,讚歎受持《楞嚴經》的功德。
《楞嚴經》的功德,最殊勝的地方是破除你的罪障,可以說你有再大的罪障,修首楞嚴王三昧,滅業障如翻大地,是從根本把罪根拔起來。我不敢保證說你修《楞嚴經》能夠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,「生善」這一部分我不敢講;但是破除罪障、破除妄想,《楞嚴經》是專門的,它專門在破障的,特別是你造了罪業、你要懺悔業障,你在懺悔當中再加上首楞嚴王三昧的這種觀想,那非常有效果。所以它裡面說:即使你曾經破了四重戒、破根本戒,你修《楞嚴經》都可以幫助、都能夠恢復原來的戒體。後面說到犯四波羅夷、八波羅夷、菩薩的十波羅夷,都可以根據本經來滅罪。因為它找到你的本性。
《楞嚴經》說你這造罪,是一念的妄想遇到了妄境,那是一個外境的緣生緣滅;真如本性沒有「罪」這件事情,所以當你回歸本性的時候,那個罪業就怎麼樣呢?罪業沒有根,根被你拔掉了。就算有,它也沒有勢力了,起碼能夠保持臨終的正念。所以「流通分」當中,佛陀會廣泛的說明受持本經的功德,特別是在破除罪障這方面。
好,首先我們看第一段的「序分」,「序分」分成二段:第一段是「通序」,第二段是「別序」。「通序」這個「通」,就是它通於一切經典,我們講六種成就,就是說以六種成就來生起大家的信心,又叫做「證信序」,以六種成就來證明本經的真實性。第二個是「別序」,就是別於一切經典的,又叫做「發起序」,說明一部經發起的因緣,從發起的因緣當中,我們可以知道:這個法門它所對治的問題在哪裡,叫「發起序」。
首先我們看通序,「通序」蕅益大師分成二段:第一段是「標聞說時處」,第二段是「引大眾同聞」。先說明本經說法的時間跟處所,我們看經文,請合掌: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。這個地方是標出六種成就裡面的五種成就。首先這個「如是」是一個信成就,這個「如是」在古代的印度表示一個信順:當我們對於這樣的道理表示相信、表示隨順,我們就說「哦,如是」;假設你不能夠相信隨順,你就說「不如是」。這是印度的一個口語。佛陀使令阿難尊者在結集經典的時候,每部經開始,都加一個「如是」,當中有一層很深的意思。古德說:為什麼佛陀要使令每部經典都加「如是」呢?因為「佛法大海,信為能入,智為能度。」表示說我們受持經典,之所以能夠產生滅惡生善的功德,是因為我們剛開始產生了信心,由信心而產生精進,由精進產生正念,最後產生智慧。假設我們剛開始是沒有信心的,生起懷疑的心來受持經典,那這些文字跑到我們心中,完全不能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。所以剛開始在受持經典的時候,加上一個「如是」,就昭告所有的佛弟子:「你要趕快把信心生起來。」就是在受持經典、看到「如是」的時候,使令佛弟子生起恭敬的信心,這以下的經文,才能夠對我們產生無限的效果,所以佛陀的慈悲心,使令阿難尊者在經典之前,加一個「如是」,就是首先建立信心。
1.《楞嚴經》的功德,最殊勝的地方是什麼?
2. 為什麼佛陀要使令每部經典都加「如是」呢?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