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嚴經》講記 2-3
《楞嚴經》講記 2-3
《楞嚴經》講記 2-3
我們的生命就像水流一樣,不斷的流動,但是你要把那個「不變」的東西先找到,然後在那個地方安住下來,每一天安住個三分鐘,再五分鐘、慢慢的加強再十分鐘,叫「正念真如」。就是不斷的去思惟觀察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」;然後慢慢觀察久了,你的時間慢慢的加長,你「不變」的力量愈大,你產生扭轉生命的力量愈大。《楞嚴經》它不對治毛病的,它認為你身體健康了,你毛病自然消除,妄想根本不是你的對手。說你為什麼會有黑暗?因為你沒有光明嘛。你找到那個不變的清淨本體,妄想自然消失掉、自然消失掉,你都不要去對治妄想。那這個「正念真如」在本經當中有很多內涵的,總而言之,就是要我們以不變應萬變,先求「不變」、再求「隨緣」。這是整個《楞嚴經》的「修學」宗旨,都在裡面,包括它的「基礎」、包括你要「發願」、包括你應該怎麼來修學。那這樣的一個修學,到底它的功能在哪裡?其實《楞嚴經》主要是在破除障礙「破除三障」:第一個「妄想障」,這是「根本」。《楞嚴經》的觀念是說「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的」。我們為什麼流轉三界?說「誒,因為我們造了生死的業力」,但是你怎麼會造業力呢?那是妄想引導的,所以罪的根源是妄想,你的身體是不會造業的。所以首楞嚴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對治妄想。其次它兼帶對治「罪業障」跟「鬼神障」。比如說它強調持戒、持四種重戒,就是對治罪業,你不能造重大的罪業,否則會障礙你真如;第二個,你持咒對治鬼神障。這是一個兼帶的「枝末」,主要是對治妄想。
我們可以這樣子講「開悟的《楞嚴》、成佛的《法華》」,《楞嚴經》它在內心當中偏重在破除障礙,偏重在「隨緣不變」,偏重在「不變」的根本,所以它破障;《法華經》偏重在「不變隨緣」,它偏重在成就功德。我們舉個例子,比如說房子很舊了、很多垃圾,《楞嚴經》先把房子整理乾淨,先破障;《法華經》呢,房子整理乾淨以後,再把它裝潢、加上很多的莊嚴。所以《楞嚴經》是偏重在滅惡、破障,《法華經》是在生善,一個偏重在不變、一個偏重在隨緣。這二個地方大家要把它弄清楚,但都是以真如做根本,只是它們二個的方向不太一樣。所以本經當中講到修善的部分很少,鼓勵你去修什麼善法、波羅蜜很少很少;在心地法門講得多,認為剛開始不要去管外面怎麼樣、也不要去行什麼菩薩道,先把內心的垃圾整理乾淨,《楞嚴經》是講這個觀念。
好,那這個是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:「安住真如」,先找到我們的真如;第二個、開始去憶念真如,以持戒、誦咒、道場做基礎,不斷的憶念真如,讓真如那個不變的力量慢慢的加強加強;最後「破除三」種「障」礙:這是整個十卷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。好,我們看第三段:參、隨文釋義(經文分三:甲一、序分;甲二、正宗分;甲三、流通分)甲一、序分(分二:乙一、通序;乙二、別序)乙一、通序(分二:丙一、標聞說時處;丙二、引大眾同聞)丙一、標聞說時處這以下我們就正式解釋經文。經文的解釋,學人主要是依據海公長老的錄音帶,就是我們的恩師上道下海長老講過的《楞嚴經》,我主要是依據老人家的消文釋義。老人家整個錄音帶的觀念,是以蕅益大師的思想作為主導,觀念是根據蕅祖;在消文方面,海公很重視圓瑛老法師跟海仁老法師這二個注解。我們的整個消文、釋義,大部分都是依據海公的。
1.「正念真如」就是不斷的去思惟觀察什麼?
2.《楞嚴經》主要是在破除障礙「破除三障」,是什麼?
3.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是什麼?
我們的生命就像水流一樣,不斷的流動,但是你要把那個「不變」的東西先找到,然後在那個地方安住下來,每一天安住個三分鐘,再五分鐘、慢慢的加強再十分鐘,叫「正念真如」。就是不斷的去思惟觀察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」;然後慢慢觀察久了,你的時間慢慢的加長,你「不變」的力量愈大,你產生扭轉生命的力量愈大。《楞嚴經》它不對治毛病的,它認為你身體健康了,你毛病自然消除,妄想根本不是你的對手。說你為什麼會有黑暗?因為你沒有光明嘛。你找到那個不變的清淨本體,妄想自然消失掉、自然消失掉,你都不要去對治妄想。那這個「正念真如」在本經當中有很多內涵的,總而言之,就是要我們以不變應萬變,先求「不變」、再求「隨緣」。這是整個《楞嚴經》的「修學」宗旨,都在裡面,包括它的「基礎」、包括你要「發願」、包括你應該怎麼來修學。那這樣的一個修學,到底它的功能在哪裡?其實《楞嚴經》主要是在破除障礙「破除三障」:第一個「妄想障」,這是「根本」。《楞嚴經》的觀念是說「所有的痛苦都是妄想生起的」。我們為什麼流轉三界?說「誒,因為我們造了生死的業力」,但是你怎麼會造業力呢?那是妄想引導的,所以罪的根源是妄想,你的身體是不會造業的。所以首楞嚴王三昧它正念真如就是在對治妄想。其次它兼帶對治「罪業障」跟「鬼神障」。比如說它強調持戒、持四種重戒,就是對治罪業,你不能造重大的罪業,否則會障礙你真如;第二個,你持咒對治鬼神障。這是一個兼帶的「枝末」,主要是對治妄想。
我們可以這樣子講「開悟的《楞嚴》、成佛的《法華》」,《楞嚴經》它在內心當中偏重在破除障礙,偏重在「隨緣不變」,偏重在「不變」的根本,所以它破障;《法華經》偏重在「不變隨緣」,它偏重在成就功德。我們舉個例子,比如說房子很舊了、很多垃圾,《楞嚴經》先把房子整理乾淨,先破障;《法華經》呢,房子整理乾淨以後,再把它裝潢、加上很多的莊嚴。所以《楞嚴經》是偏重在滅惡、破障,《法華經》是在生善,一個偏重在不變、一個偏重在隨緣。這二個地方大家要把它弄清楚,但都是以真如做根本,只是它們二個的方向不太一樣。所以本經當中講到修善的部分很少,鼓勵你去修什麼善法、波羅蜜很少很少;在心地法門講得多,認為剛開始不要去管外面怎麼樣、也不要去行什麼菩薩道,先把內心的垃圾整理乾淨,《楞嚴經》是講這個觀念。
好,那這個是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:「安住真如」,先找到我們的真如;第二個、開始去憶念真如,以持戒、誦咒、道場做基礎,不斷的憶念真如,讓真如那個不變的力量慢慢的加強加強;最後「破除三」種「障」礙:這是整個十卷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。好,我們看第三段:參、隨文釋義(經文分三:甲一、序分;甲二、正宗分;甲三、流通分)甲一、序分(分二:乙一、通序;乙二、別序)乙一、通序(分二:丙一、標聞說時處;丙二、引大眾同聞)丙一、標聞說時處這以下我們就正式解釋經文。經文的解釋,學人主要是依據海公長老的錄音帶,就是我們的恩師上道下海長老講過的《楞嚴經》,我主要是依據老人家的消文釋義。老人家整個錄音帶的觀念,是以蕅益大師的思想作為主導,觀念是根據蕅祖;在消文方面,海公很重視圓瑛老法師跟海仁老法師這二個注解。我們的整個消文、釋義,大部分都是依據海公的。
1.「正念真如」就是不斷的去思惟觀察什麼?
2.《楞嚴經》主要是在破除障礙「破除三障」,是什麼?
3.《楞嚴經》的三大宗旨是什麼?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