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1-4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1-4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1-4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六 三月 26, 2016 2:13 pm

《楞嚴經》講記 1-4

你說「誒,我這個手喜歡造惡業,我把手給剁掉。」沒有用,問題不在手。所以祖師常說「拜佛是誰、念佛是誰?」你的嘴巴不能念佛的、你的身體也不能拜佛,是那念心在拜佛、那念心在念佛。所以我們今天要知道:「一切的問題都在那念心,一切罪業的根本在妄想心、一切功德的根本在真如的心。」所以當我們的心調整好了以後,這一切的修學就上路了。所以《楞嚴經》的觀念,就是返妄歸真,怎麼樣把現在這個妄想的心,轉成真如的心。當中的關鍵就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。這個首楞嚴王三昧,我們過去聽《楞嚴經》,海公長老說:「倓虛老和尚講到修首楞嚴王三昧有六字真言」,我在這個地方提出來給大家作參考。倓虛老和尚說:整個《楞嚴經》的修學就是修學「不迷、不取、不動」這六句真言。這個「不迷」是一個智「慧」,你要經常保持覺照,觀察妄想是緣起性空,它不真實的,它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真實,它是外境的牽動產生感受,由感受產生想法。假設外境消失了,這個受就消失了、想法也消失了,所以它離開了外境沒有真實的體性,所以這個地方的「不迷」是智慧。第二個「不取」,當你知道妄想是緣起性空的時候,你對它絕對不要取著,你知到它存在、知道它緣生緣滅就好,不要取著。第三個「不」要亂「動」,你的身口二業不要亂動,這個就包括了整個大乘的「戒、定、慧」。

那這個修學當中有二條線:第一個、當我們是利根人,你的智慧觀照力特別強(有些人智慧善根很強),他的修學先從「不迷」下手,對煩惱,當你發現煩惱,你先觀察它是不真實的,它是外境的刺激才產生的,你剛開始產生不迷;然後不要取著;最後你的身體不要亂動。所以利根人是先從智慧觀照,而產生安定的力量,最後收攝我們的身口二業。第二個、有一種人是根機比較鈍、中下根人,我們的智慧力薄弱,沒關係,我先求「不動」,我發覺了煩惱,它要引導我去做錯事,我沒有辦法把它照破,沒有辦法照見煩惱是畢竟空,沒辦法,沒關係,我先保持不要亂動;慢慢慢慢的再不要取著;最後的不要迷惑,也可以。

總而言之,這個「不迷、不取、不動」,你是先從「不動」下手、或者先從「不迷」下手,都可以,都可以慢慢的把妄想的勢力減少、把真實的心開展出來。這個地方最重要的,就是你要知道「你的本性是清淨的」,你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,根本的依止處還是「大佛頂性」,就是你的清淨本性。蕅益大師說「大佛頂」這個「頂」字,他說:在經典上說「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,光中出生千葉寶蓮,有佛化身結跏趺坐,宣說神咒。」蕅益大師說:佛陀宣說「楞嚴咒」的時候,他自己放大光明,然後從光明當中,每一個光明就出現一個千葉寶蓮,然後這個寶蓮當中出現一個化佛,由這個化佛來宣說「楞嚴咒」。蕅益大師說:為什麼佛陀自己不宣說「楞嚴咒」就簡單了,為什麼要多此一舉,要變現一尊佛出來,而由這尊佛來宣說「楞嚴咒」呢?這當中有深義。

蕅益大師說:佛有二種,一種是有為所成之佛,一種是無為所成之佛。有為法的佛是修習而成的,我們講佛陀的功德莊嚴,這只有佛陀才有,你看佛陀能夠八相成道,我們做不到的。所以經過修習所成的佛,這是功德上的佛,唯獨佛陀才有,不共於眾生。另外一個是無為的本來佛,他是「天然妙覺、非屬修成」,是每個人都有的。佛陀在宣說〈楞嚴咒〉的時候,為什麼要創造一尊無為的佛來宣說呢?表示說「這個真如的本性,是每一個人都具足的」。如果佛陀自己宣說,那「這是您才有,我們沒有。」因為您是修來的,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有的。所以佛陀為什麼要創造一尊無為的佛來宣說〈楞嚴咒〉?就表示〈楞嚴咒〉的功德、整個《楞嚴經》的首楞嚴王三昧的功德,我們每個人都具足的,是這一層意思。只要我們肯努力,都可以找到我們的清淨本性,然後從那個地方出發,來完成我們的「修證了義」、完成「菩薩萬行」,使令我們的功德更加圓滿、更加堅固,是這一層意思。那它的過程就是「不迷、不取、不動」,這六個字必須要講十卷的經文,你就會很清楚這六個字的意思怎麼操作了。貳、經文綱要二

1.修首楞嚴王三昧有六字真言是什麼?
2.修學首楞嚴王三昧,根本的依止處還是什麼?
3.為什麼佛陀自己不宣說「楞嚴咒」,由化佛來宣說「楞嚴咒」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