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嚴經》講記 1-1
《楞嚴經》講記 1-1
《楞嚴經》講記 1-1
第一堂課︰監學法師慈悲,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阿彌陀佛!(阿彌陀佛!)請放掌。我們從今天開始,就正式的來解釋《楞嚴經》的經文;《楞嚴經》它的修學重點,就是在引導我們修學首楞嚴王三昧。這個首楞嚴王三昧它的修學過程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,我們作個簡單的說明。天臺智者大師把整個修學分成:第一個叫做緣修,第二個是真修。我們剛開始修學的時候是仰仗外在一個清淨的因緣來修學,這叫做「緣修」。比如說拜佛,我們心中要攀緣佛像,我們念佛,心中必需有佛號,假借這種三寶的因緣,來產生一種正念的力量,這種力量是從外面而來的;當這個外在的因緣消失的時候,我們的正念也消失掉了。所以緣修的特色是依法門來攝心,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是以法門為主導,以法來主導我們的正念,智者大師稱這個叫做緣修。
第二種叫做「真修」;真修就是你剛開始修學的時候,就要找到你內心的一個真實本性、找到你真實的心,依止那個真實的心發動出來,來修一切法門。那這個真修的特色,是以心來主導萬法,你這個心是根本,我們講一心而產生萬行,關鍵點就是你要找到你真實的心性,這叫做真修。首楞嚴王三昧就是一個真修,它引導我們首先把心帶回家,找到我們真實的心,從真實心裡面,來發動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,所謂的「銷我億劫顛倒想」,乃至於廣度一切眾生。依止這一念清淨的心發動出來,完成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,這個就是真修。
所以首楞嚴王三昧跟一般的三昧不同,一般的三昧只是從表面上來對治煩惱,你看我們「多貪眾生不淨觀」,你貪欲很重用不淨觀來對治;「多瞋眾生慈悲觀」,用慈悲觀來對治瞋心。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在哪裡,我們沒辦法找到、只能夠在煩惱的表相上來對治它、來折損它的勢力;但是它的根源還在。所以我們經常覺得:好像今天對治的煩惱明天又生起,春風吹又生,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。所以《楞嚴經》的特色就是找到整個煩惱的根源,然後從根本上把它拔除,所以古人說「開悟的《楞嚴》、成佛的《法華》」,《楞嚴經》就是使令我們真的是明心見性,開悟了,找到我們清淨的本性,從那個地方發動我們所有的行門,這個是它的特色。那這樣的一個修學有什麼好處呢?這個「首楞嚴王三昧」翻成中文叫做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,它能夠使令這個功德「究竟」,也就是說同樣的拜佛、念佛,你從內心的真實心發動以後,你的功德更加的圓滿,而不是片斷的,功德更加圓滿;第二個「堅固」,你所修的功德不可破壞,不為內在的煩惱所破壞、不為外在的魔境所破壞:所以首楞嚴王三昧它所表現出來的,你同樣還是去拜佛、你同樣還是去念佛,但是你安住在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,會讓你所有功課的功德都變得非常的圓滿,而且變得非常的堅固,這個就是首楞嚴王三昧的一個特色。當然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,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了。我們看《講義》第一頁:我們把這部「經」「分」成「四」個部分來解釋:首先我們解釋本經的經題,一般來說經題都是詮釋一部經的整個宗旨、要義;第二個「經文綱要」,我們把這部經的整個「綱要」,蕅益大師有六大科,六大科的整個經文結構,我們作個簡要的說明;第三個「隨文釋義」,就正式的隨順經文,來解釋其中的義理;最後「結示勸修」,我們把首楞嚴王三昧的法門作一個總結。好,我們先看第一科:
這個「經題」總共有十九個字,我們分成二部分:第一科是總說,第二科是別明。先看「總說」。經題是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」,這個經題,基本上古德的解釋分成「體」跟「用」的關係,內在的理體跟表現在外面的作用;這個「體」是什麼呢?就是「大佛頂性」,「大佛頂」就是我們要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,依止這個「大佛頂」當做根本,發動出自利利他的功德,就是「如來密因修證了義」,乃至「諸菩薩萬行首楞嚴」,所以它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,就是你要找到「大佛頂」。
1.什麼是緣修和真修?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?
2.首楞嚴王三昧和一般三昧有什麼不同?
3.首楞嚴王三昧翻譯成中文叫什麼?
4.經題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」的體是什麼?
第一堂課︰監學法師慈悲,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阿彌陀佛!(阿彌陀佛!)請放掌。我們從今天開始,就正式的來解釋《楞嚴經》的經文;《楞嚴經》它的修學重點,就是在引導我們修學首楞嚴王三昧。這個首楞嚴王三昧它的修學過程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,我們作個簡單的說明。天臺智者大師把整個修學分成:第一個叫做緣修,第二個是真修。我們剛開始修學的時候是仰仗外在一個清淨的因緣來修學,這叫做「緣修」。比如說拜佛,我們心中要攀緣佛像,我們念佛,心中必需有佛號,假借這種三寶的因緣,來產生一種正念的力量,這種力量是從外面而來的;當這個外在的因緣消失的時候,我們的正念也消失掉了。所以緣修的特色是依法門來攝心,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是以法門為主導,以法來主導我們的正念,智者大師稱這個叫做緣修。
第二種叫做「真修」;真修就是你剛開始修學的時候,就要找到你內心的一個真實本性、找到你真實的心,依止那個真實的心發動出來,來修一切法門。那這個真修的特色,是以心來主導萬法,你這個心是根本,我們講一心而產生萬行,關鍵點就是你要找到你真實的心性,這叫做真修。首楞嚴王三昧就是一個真修,它引導我們首先把心帶回家,找到我們真實的心,從真實心裡面,來發動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,所謂的「銷我億劫顛倒想」,乃至於廣度一切眾生。依止這一念清淨的心發動出來,完成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,這個就是真修。
所以首楞嚴王三昧跟一般的三昧不同,一般的三昧只是從表面上來對治煩惱,你看我們「多貪眾生不淨觀」,你貪欲很重用不淨觀來對治;「多瞋眾生慈悲觀」,用慈悲觀來對治瞋心。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在哪裡,我們沒辦法找到、只能夠在煩惱的表相上來對治它、來折損它的勢力;但是它的根源還在。所以我們經常覺得:好像今天對治的煩惱明天又生起,春風吹又生,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。所以《楞嚴經》的特色就是找到整個煩惱的根源,然後從根本上把它拔除,所以古人說「開悟的《楞嚴》、成佛的《法華》」,《楞嚴經》就是使令我們真的是明心見性,開悟了,找到我們清淨的本性,從那個地方發動我們所有的行門,這個是它的特色。那這樣的一個修學有什麼好處呢?這個「首楞嚴王三昧」翻成中文叫做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,它能夠使令這個功德「究竟」,也就是說同樣的拜佛、念佛,你從內心的真實心發動以後,你的功德更加的圓滿,而不是片斷的,功德更加圓滿;第二個「堅固」,你所修的功德不可破壞,不為內在的煩惱所破壞、不為外在的魔境所破壞:所以首楞嚴王三昧它所表現出來的,你同樣還是去拜佛、你同樣還是去念佛,但是你安住在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,會讓你所有功課的功德都變得非常的圓滿,而且變得非常的堅固,這個就是首楞嚴王三昧的一個特色。當然這樣一個殊勝的法門,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了。我們看《講義》第一頁:我們把這部「經」「分」成「四」個部分來解釋:首先我們解釋本經的經題,一般來說經題都是詮釋一部經的整個宗旨、要義;第二個「經文綱要」,我們把這部經的整個「綱要」,蕅益大師有六大科,六大科的整個經文結構,我們作個簡要的說明;第三個「隨文釋義」,就正式的隨順經文,來解釋其中的義理;最後「結示勸修」,我們把首楞嚴王三昧的法門作一個總結。好,我們先看第一科:
這個「經題」總共有十九個字,我們分成二部分:第一科是總說,第二科是別明。先看「總說」。經題是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」,這個經題,基本上古德的解釋分成「體」跟「用」的關係,內在的理體跟表現在外面的作用;這個「體」是什麼呢?就是「大佛頂性」,「大佛頂」就是我們要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,依止這個「大佛頂」當做根本,發動出自利利他的功德,就是「如來密因修證了義」,乃至「諸菩薩萬行首楞嚴」,所以它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,就是你要找到「大佛頂」。
1.什麼是緣修和真修?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?
2.首楞嚴王三昧和一般三昧有什麼不同?
3.首楞嚴王三昧翻譯成中文叫什麼?
4.經題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」的體是什麼?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