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要义讲记 1-1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要义讲记 1-1 Empty 《楞嚴經》要义讲记 1-1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六 三月 26, 2016 1:58 pm

《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》《首楞嚴經》要義 出自:蕅益大師

監院法師慈悲,諸位法師、諸位同學,阿彌陀佛!(阿彌陀佛!)請放掌。我們這一堂課,預定要花二年的時間,也就是有四個學期,來跟大家共同學習這一部的《首楞嚴經》。《楞嚴經》的一個修學重點,簡單的說,就是在修習「首楞嚴王三昧」;我們在講首楞嚴王三昧的內涵之前,先跟大家說明一下,為什麼要修習首楞嚴王三昧,到底這個三昧,對我們修行有什麼樣的好處?

在大乘佛法的內涵當中講到:宇宙間有二種力量是特別的殊勝廣大,一個是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(心力),一個是外在佛陀的力量(佛力);當我們這念心很清楚的現前,很堅定的來憶念阿彌陀佛功德的時候,這時候所謂「能念的心不可思議、所念的佛不可思議」;這時候產生一種感應道交,在這種感應道交的狀態之下,使令我們的生命產生了重大的變化;從現世來說,讓我們業障消除、福慧增長,創造今生的安樂;從來生來說,使令我們在臨命終的時候,蒙佛接引往生西方,成就一種來世的解脫。所以感應道交,可以說是我們所有淨土宗的修學者所追求的、修學的最終目標。但是這個感應道交的內涵,我們過去也一再的強調是以心力為主導,佛力只是一個被動的配合。也就是說,我們內心當中假設產生了障礙,特別是煩惱的障礙,這時候即便你憶念阿彌陀佛,這樣的加持力就非常有限、這樣感應的力量就相對的減少很多,所以感應道交的先決條件是:我們必須要破除煩惱的障礙、必須要安住在正念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。

「安住正念」在《楞嚴經》裡面講個觀念說:我們這一念心是一體兩面的,有時候產生煩惱,變成一個魔鬼,有時候安住在正念、變成一個佛陀;所以我們這一念心有時候是魔鬼、有時候是佛陀,它是一體兩面的。問題是說,我們怎麼樣把魔鬼的勢力、煩惱的勢力降低,把正念的力量加強;當然佛教的修學,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對治煩惱,比如說「持戒」、比如說修「四念處」都可以。

但是這樣的對治,一般來說只是表面上的對治,一種功能、作用上的對治,我們說是「如石壓草」;這地方草很多,怎麼辦呢?我把石頭鋪上去,草生長的勢力就降低了,但是就沒辦法從根本上把它拔除。本經首楞嚴王三昧的特色,是把煩惱的根源找到,然後把它拔掉;也就是說從根本上去破壞煩惱的勢力。當煩惱的根被破壞以後,枝葉華果的勢力相對的減低,再配合「持戒」、配合「四念處」來對治,效果就更好了!所以在進入《楞嚴經》正文的時候,你會發覺「它剛開始先找到問題的根源,然後告訴你,怎麼把這個根源拔掉。」所以首楞嚴王三昧的一個特色,能夠讓我們很快從煩惱中解脫出來,安住正念。這就是我們在研究《楞嚴經》的時候,能夠使令我們很快的保持正念,乃至於達到臨終的正念,由臨終的正念,感應佛陀的加被,而往生淨土。這就是一般常說的禪淨雙修,這樣子的配合就非常的殊勝,這就是我們學習首楞嚴王三昧的目的,就是能夠達到「臨終的正念」這個目的。

好,我們先把〈講義〉打開;《楞嚴經》的內涵很多,有十卷的經文,我們先作一個扼要的說明。這《要義》當中總共有三大段:第一段先作個「總說」,第二段是「別釋」,第三段再作一個「結勸」。我們先作「總說」:

甲一、總說

乙一、讚歎述益

這個「總說」我們先把它唸一遍,大家請合掌:

妙湛總持不動尊,首楞嚴王世稀有;銷我億劫顛倒想,不曆僧祇獲法身。

這段經文,是阿難尊者聽了佛陀解釋《首楞嚴王經》,講完三卷的觀念以後,開悟以後、所講出的偈頌,來表達他內心的一個狀態。這段的偈頌,蕅益大師的科判叫做「讚歎述益」,讚歎這個法門的殊勝,而敘述自己所得到的利益。

第一段是講到「讚美人法」,先讚歎能說的人、再讚歎所說的法。我們看讚歎這個「人」,說是「妙湛總持不動尊」,這是讚歎能說法的佛陀,說:佛陀!您能夠把首楞嚴王的法門傳授出來,這件事情不可思議。當然能夠把這個法門傳出來,表示佛陀的心是安住在首楞嚴王三昧,所以蕅益大師就用首楞嚴王三昧的三大特色,來詮釋這一段經文。他說什麼是「妙湛」呢?就是首楞嚴王三昧的第一個特點,它是隨緣不變的。也就是說,修行者根據空觀的智慧來破除心中的執取,而安住在一個不變的體性,它不會隨著因緣而變化,這叫做「妙湛」。「總持」,這總持是發明不變隨緣的作用,它在不變當中、隨順種種的因緣,能夠善巧方便的來積功累德,來成就自利、利他的功德,這就是「總持」,總攝一切的波羅蜜。這講到它隨緣的作用,這是修習假觀,「不動尊」就是修習中觀當我們把空、假二觀達到平衡的時候,顯現的一種相貌就是「不動」,這個「不動」就是不為一切內外的魔境所擾動。內在的魔境就是我們的煩惱,外在的魔境,在《楞嚴經》所強調的就是鬼神障,不為內在的煩惱、不為外在的鬼神所擾動,這「不動」。所以「妙湛總持不動尊」就顯現整個首楞嚴王三昧的內心狀態是不變的、是隨緣的,而它一個總的相貌就是「不動」。


怎麼樣能夠成就這樣的心態呢?「首楞嚴王世稀有」,我們必須透過「首楞嚴王」法門的修學,才能夠達到的。「首楞嚴王」翻成中文,叫做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,就是我們以這樣的一個心態來做功德:第一個、它是究竟圓滿的,沒有欠缺,它是堅固不可破壞的;你安住在不變隨緣、隨緣不變的狀態,你修習所有的善法:佈施、持戒、忍辱都不能破壞,特別的堅定;這叫做「首楞嚴王」三昧,包括究竟義跟堅固義。這個法門是非常珍貴「稀有」的,佛陀也不是隨便開顯的。前面這一段先「讚美人法」;下一段是說明阿難尊者在修學過程當中,自己所得到的利益,說是「銷我億劫顛倒想,不曆僧祇獲法身」。首楞嚴王三昧所破的,當然是煩惱;我們剛剛講過:煩惱是有根本的。什麼是根本呢?《楞嚴經》講生滅心,這個生滅心或者講「妄想」,這個地方講「顛倒想」,這都是煩惱的根本。我解釋一下「顛倒想」,也叫做妄想,在《楞嚴經》的觀念它第一個要你「分別真妄」,就是我們這一念心隨時要知道:你現在是安住在妄想、還是安住在真心?怎麼知道是真心跟妄想呢?《楞嚴經》作出一個判斷的方法,說什麼叫做顛倒想?這個「想」是沒有錯,人是應該有思想,但問題是不能落入「顛倒」;就是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,會產生一個感受,而我們的想法是跟著外在的感受而走,跟著感覺走的時候,這就是「顛倒想」,因為這就會引生煩惱。

舉個例子,比如說,誒我們到廚房去吃苦瓜,我們的舌頭跟苦瓜接觸的時候,有一個苦的感受,這個「受」我們就產生一個想法,「誒,苦瓜不好吃。」這就是顛倒想。我們今天去吃蜂蜜,我們的心跟蜂蜜接觸的時候,會產生一個甜蜜的感受,我們說「誒,這蜂蜜很好吃。」這也是顛倒想。也就是說,當你的想法是由感受來牽動的,這就是顛倒想。那我們說,什麼是真實的想、由真心出來的呢?比如說「誒,我要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」,你這個想法是從你內在、對於道理的思惟,而產生的一個想法,是從內心生起的,這就是真實的想。

1.在大乘佛法的內涵當中講到,宇宙間有二種力量是特別的殊勝廣大,是什麼?
2.在對治煩惱方面,首楞嚴王三昧的特色是什麼?
3.什麼是禪淨雙修?
4.什麼是「妙湛」?
5.什麼是「總持」?
6.什麼是「不動」?
7.「首楞嚴王」翻成中文是什麼?
8.什麼是顛倒想?舉例說明。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