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17-3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17-3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17-3

帖子 由 Admin 周一 七月 11, 2016 9:49 am

《楞嚴經》講記 17-3

好,那麼這個地方講到第二段,前面是講覺悟的狀態,這以下講到我們凡夫一個迷惑顛倒的相貌,這個地方有三大段,我們先看第一段:卯二、示顛倒相 迷真起妄---「

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,認悟中迷?

這一段是講到「迷真起妄」,我們迷失了真如本性而生起妄想,這個就是我們身心世界最初的第一個障礙,我們講根本無明。「雲何汝等」,這個「雲何」就是為什麼,那麼古德說這個「雲何」有訶責的意思。意思就是說好端端的一個真如本性,你就不在那個地方安住,你一定要向外攀緣,就是指「雲何」。說為什麼「汝等」眾生,你會「遺失」我們的本來面目,這個「本妙」,為什麼叫做「妙」呢?古德說:因為真如本性是不假修行本自圓成,就是說它那個清淨,不是你修行以後它才清淨,它本來就清淨,你不管怎麼弄,它永遠是清淨,因為它不是修成的,所以叫做「妙」,不可思議。那這個「本妙」的心性呢,以下就加以解釋了,「圓妙明心寶明妙性」。我們先解釋這個「寶明妙性」,這個地方的「寶明妙性」是指它的體性,這個「寶」是指的尊貴無上,這個「明」是最極清淨,這個地方指的是照而常寂之真空的體性,講到體性。那麼「圓妙明心」呢,這個「圓」指的是它的一個功能是周遍圓滿的,這個「明」就是它能夠照了萬物,它的功能德用,照了萬物、周遍圓滿,所以叫做「圓妙明心」,這指的是作用。那我們遺失了這麼一個體用的一種功德,就「認悟中迷」,就是在本來一個清淨覺悟的心中,生起一念的妄想「迷」情,這個在經論上說是真如不守自性,一念的妄動,就把整個真如本性轉成了阿賴耶識。

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,就是這個「圓妙明心寶明妙性」。我們一般要講心性,若這二個字是合起來用的話,這個心性是體用雙彰的,有體有用;但是如果單獨講這個「心」跟「性」的時候,把它分開的時候,「心」就偏重在作用這一部分,這個「性」是偏重在體這一部分。那這個地方講到這個顛倒的相狀,是指我們最初一念的無明,就是「認悟中迷」,我們在一念的心中,為什麼我們現在會變成這樣一副很難控制的情況呢?就是我們最初產生一念的妄想迷情,這個時候我們就失掉我們真如本性,我們的真如本性就變成一個阿賴耶識一個強大的業力叫做「業識」。從《大乘起信論》來說,我們從真如門而變成一個生滅門,從一個整體生命開始變成有所謂的個體生命,產生差別相,從無差別當中產生了差別。但這個時候還沒有真實的生命現象產生,還沒有生命,只是說產生一個對立而已,能所的對立。好這叫做「無始無明」、這叫做「根本無明」,跟我們現在是很遙遠的。我們看我們現在的情況,現在的無明,這當中有三小段,我們把它唸一遍:

隨妄流轉---器界---晦昧為空,空晦暗中,結暗為色。
根身---色雜妄想,想相為身。
心念---聚緣內搖,趣外奔逸,昏擾擾相以為心性。一迷為心,決定惑為色身之內,不知色身、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!

我們前面講到我們這一念好端端的清淨本性當中,突然間一念不覺、一念妄動以後,這個時候就把整個真如轉成阿賴耶,全真成妄。當這個妄產生以後,我們這個時候就怎麼樣?隨順前面的妄想,就開始產生進一步的造作,這個時候就創造了我們一期生命的身心世界出來。我們先看這個器世間,山河大地怎麼出現的。「晦昧為空」,先講出這個虛空是怎麼產生的,這個「晦昧」就是前面那個「認悟中迷」,就是前面的一念不覺,我們一念的妄想迷情,這一念妄想迷情,當它跟我們的寶明妙性、真空理體的體性接觸的時候,就把真空的理體轉成頑空,轉真空為頑空,這個虛空,就是從一個本明妙性當中,因為一念的迷情,一念「晦昧」的迷情,轉成虛「空」,所以「晦昧為空」。

1. 「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,認悟中迷?」,解釋「本妙」,「寶明妙性」,「圓妙明心」,「認悟中迷」?
2. 阿賴耶識是怎樣產生的?
3. 解釋「心性」?
4. 「晦昧為空」,解釋虛空是怎樣產生的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