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界法师讲记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《楞嚴經》講記 9-4

向下

《楞嚴經》講記 9-4 Empty 《楞嚴經》講記 9-4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六 五月 07, 2016 10:51 am

《楞嚴經》講記 9-4

癸二、泛破雙征兩在佛言:「汝言中間,中必不迷,非無所在。今汝推中,中何為在?為複在處?為當在身?在身不成---若在身者,在邊非中,在中同內。在處不成

若在處者,為有所表?為無所表?無表同無,表則無定。何以故?如人以表,表為中時,東看則西,南觀成北,表體既混,心應雜亂。」佛陀先作一個「征」問,先問他「中」在哪裡,「雙」向的「征」問。「佛」陀說:你說這個心在「中間」,你這個「中」間「不」能含糊籠統,「非無所在」,它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處所,才能講中間。那你說心在「中」間,那這個「中」間到底「在」哪裡呢?「為複在處?」是在身體之外的一個外境,在外境當中、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有一個中間?還是「在」色「身」、你身體本身的中間?是在外境的中間?還是在色身的中間?你這個要講清楚。先看如果是在身體的中間,「若在」色「身」的中間,這樣子的話有二種情況:如果我們是「在」身體的「邊」緣,比如說上下二邊、或者左右二邊,那當然不是中間。

如果是「在」色身的正「中」央,那就跟身「內」一樣了。前面我們說過了,「心在內,你見不到裡面,這是不對的」,所以說在身體的中間,跟第一科就完全相同。假設是「在處」所的中間,是一個身外的處所,說你是在一個身外的處所,有一個地方是中間,那這個中間到底是「有所表」示、要有所顯現?或者是「無」所「表」示、無所顯現呢?如果你說外面的地方有一個中間,它是沒有辦法「表」現出來,那這個就跟不存在是一樣的。如果說外面有一個中間,是可以「表」示的,「表則無定」,那這有個問題,因為中間是一個概念、一個抽象的概念,那麼中間就很難作一個明確的、固定的定義了,它是不決定了。為什麼呢?為什麼叫做「表則無定」呢?佛陀舉一個例子說,比「如」說有一個人,他安立一個標竿,這個標竿叫做「中」間。比如說臺灣,以埔裡為中,插一個鐵竿,這個是臺灣的中間。這個中間住在「東」方的人來「看」,標竿是在「西」邊;住在「南」方的人來看,標竿是在「北」邊。所以這個中間的表達,是非常「混」亂的,那這樣你這「心」體的位置也是非常「雜亂」,所以中間是不可得的。這所謂的一個以外境為中間、或者以色身為中間是不能成立的。但是阿難尊者的意思,不是這個中間,我們再往下看就知道了。

壬二、破正計(分二:癸一正計;癸二正破)癸一、正計

這是阿難尊者所謂「中間」的一個正式執著,「正計」,佛陀再「正破」。先看阿難尊者執著中間的相貌,我們看經文:阿難言:「我所說中非此二種,如世尊言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』,眼有分別,色塵無知,識生其中,則為心在。」「阿難」聽到佛陀前面破除這個中間以後,就跟佛陀說:佛陀啊,「我所」謂的內心在「中」間,不是前面的以色身為中間、或者以外境為中間這「二種」中間。我的中間是我過去聽到佛陀講唯識學的時候,在這個《解深密經》當中,佛陀曾經說「眼色為緣生於眼識」,這句話是真理。

我們把佛陀本來的意思說一下。唯識學把我們明瞭的心分成八個識,這八個識:有六個識是向外攀緣的;有二個識它不向外攀緣,只是向內執著的。就是前六識是向外攀緣的;第七、第八是執著一個自我意識,第七識是執我,第八識是一個倉庫。那這個前六識、這個明瞭的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?是要有根境的和合。比如說我今天為什麼能夠看到這個花呢?我的眼睛要沒有壞、要有根,我要眼睛敗壞了,我就看不到了。我的眼睛沒有敗壞,而且這個花的色塵要現前,根無敗壞、而且色塵現前,根境和合,誒,我眼睛的判斷就出現了。

我耳朵聽聞的功能也是這樣,我的耳根不能有敗壞,而且聲音現前,根境和合,這個耳識就出現了。六識都是這樣子,所有的心識一定要根境的碰撞,這個識就「啪」的出來了。但是佛陀說「根境和合產生識」,佛陀並沒有說這個識是有自體的,它只是一個生滅的作用,當根境一拔開以後,識又消失掉了,所以叫諸法因緣生嘛。你的根跟塵接觸的時候,它識突然間出現;當我們的根跟塵一拔開以後,這個識就消失掉了,覓之了不可得。佛陀的意思就講到這個根塵相合產生一個心識的作用,當然這個意思就是說心是沒有自性的。

1.為什麼「中間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?
2.識是怎樣產生和消失的?有沒有自性和作用?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59
注册日期 : 16-02-07

https://lengyan.longluntan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