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嚴經》講記 8-4
《楞嚴經》講記 8-4
《楞嚴經》講記 8-4
這時候怎麼辦呢?「逆流」,就問你這念心從哪裡來,逆生死流、去觀照我們的本性,把妄想的真實體破壞掉,這時候你整個生死就沒有根了,生死之花自然就枯萎了。其實生死本來就不真實,因為我們不斷的順從它,所以它就不斷的相續下去,這就叫生死相續,就是妄想相續。妄想它有一個開關,你只要觀察「妄想無性」,它是無自性的,它本性是自性空的,妄想的力量就慢慢消失,生死也就慢慢消失了,本經的觀念就是這個樣子。所以你看它會不斷重複的去找心在哪裡,就是這個道理,就是問這個心它的體性在哪裡。好我們繼續往下看,第五段:辛五、破轉計隨生(分二:壬一轉計;壬二破斥)壬一、轉計
這個「隨生」,就是我們這一念心,隨著所攀緣的境它就在那裡產生。我現在的心看這朵花,我的心就在花上面;我的心看燈,我的心就在燈裡面。所以阿難尊者現在很聰明,他這個處所就不一定了。前面講固定都被您破了,在裡面、在外面、在根都被您破了,我乾脆講一個不決定,我心的處所是變化的,「隨所合處,心則有之」,我的心跟哪一個境接觸,我的心就在那個地方出現,是這個意思,叫「隨生」,隨境而生。這個地方有二段:第一個「轉計」,第二個「破斥」。我們看「轉計」的部分,看經文:引佛昔教阿難言:「我常聞佛開示四眾:『由心生故種種法生,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。』謬解標處我今思惟:卽思惟體實我心性,隨所合處心則隨有,亦非內、外、中間三處。」
那這段經文有二段:第一個是「引佛昔教」,第二個是「謬解標處」。這個時候因為前面阿難尊者四番的執著,都是根據自己的知見、自己的想法,結果都被破斥;這以下的三番,阿難尊者不再用自己的想法,這以下三番都是引用佛陀的教誨,用佛陀的教誨來回答,引用佛陀過去的教誨。我們看他怎麼引用。「阿難」說:我身為佛陀的侍者,「我」經常跟隨在佛陀的身邊,也經「常」聽「聞佛」陀對在家的二眾跟出家二眾所謂「四眾」弟子「開示」。開示什麼道理呢?開示二層的道理:第一個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,第二個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。這二句話是講到心跟法之間相互輾轉的因緣,我們解釋一下。這當中也構成整個佛教輪回的觀念、一種生死相續的觀念。我們看第一段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。假設我們是以一期生命來觀察,以一個大段的生命,不是約著剎那的念頭,這太微細了,約著一期的生命;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,「由」於我們過去生產「生」很多的「心」念,所以我們今生就出現很多很多差別的果報、果報之「法」。舉個例子:你看我們過去的心經常生起佈施的心,「由心生故」,所以我們今生就產生很多富貴的法出現;有些人過去的心有持戒的心,他今生就經常出現尊貴的法;有些人他遇到事情的時候,他產生忍辱的心,他今生產生莊嚴色身的法。所以「由」過去種種的「心」態,而創造今生「種種」善惡的差別「法」。好,這是講過去跟現在之間的相互關係、相互的因緣。
我們再看今生跟來生,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。前生的你、創造了今生的你,也可以說,我們前生產生很多善惡的心態,把你今生創造出來。那我們今天在受用這個依正諸法的時候呢,又產生一個新的心態,那麼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。
由於今生我們在受用種種的色聲香味觸這個五塵法的時候,又產生一個新的善噁心念,這個心念又會造一個業,又會影響來生。所以佛教的生命觀是認為:過去的你創造今生的你,今生的你又創造來生的你。所以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果報,講實在話跟你沒有關係、跟你沒關係。跟誰有關係?跟前生的你有關係。如果你覺得很不錯,你要感謝前生的你;如果你很痛苦,你要懺悔前生的你。其實我們今生所造的業都還沒有表現出來,我講實在話,這異熟識嘛,這時間上有前後的差異。我們今生所造的業,大部分都是在來生表現出來,今生就算是有也是一個花報而已,它還沒有正式表現出來。我們今生的果報都是前生造的,所以叫做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,由過去的心創造今生的法,由於我們受用今生的法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心態。因為這樣心產生法、法又牽動心,才構成佛教所謂輪回的觀念,輪回的觀念是這樣子來的。
1.什麼是「逆流」?
2.什麼是「隨生」?
3.解釋什麼是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和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?
這時候怎麼辦呢?「逆流」,就問你這念心從哪裡來,逆生死流、去觀照我們的本性,把妄想的真實體破壞掉,這時候你整個生死就沒有根了,生死之花自然就枯萎了。其實生死本來就不真實,因為我們不斷的順從它,所以它就不斷的相續下去,這就叫生死相續,就是妄想相續。妄想它有一個開關,你只要觀察「妄想無性」,它是無自性的,它本性是自性空的,妄想的力量就慢慢消失,生死也就慢慢消失了,本經的觀念就是這個樣子。所以你看它會不斷重複的去找心在哪裡,就是這個道理,就是問這個心它的體性在哪裡。好我們繼續往下看,第五段:辛五、破轉計隨生(分二:壬一轉計;壬二破斥)壬一、轉計
這個「隨生」,就是我們這一念心,隨著所攀緣的境它就在那裡產生。我現在的心看這朵花,我的心就在花上面;我的心看燈,我的心就在燈裡面。所以阿難尊者現在很聰明,他這個處所就不一定了。前面講固定都被您破了,在裡面、在外面、在根都被您破了,我乾脆講一個不決定,我心的處所是變化的,「隨所合處,心則有之」,我的心跟哪一個境接觸,我的心就在那個地方出現,是這個意思,叫「隨生」,隨境而生。這個地方有二段:第一個「轉計」,第二個「破斥」。我們看「轉計」的部分,看經文:引佛昔教阿難言:「我常聞佛開示四眾:『由心生故種種法生,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。』謬解標處我今思惟:卽思惟體實我心性,隨所合處心則隨有,亦非內、外、中間三處。」
那這段經文有二段:第一個是「引佛昔教」,第二個是「謬解標處」。這個時候因為前面阿難尊者四番的執著,都是根據自己的知見、自己的想法,結果都被破斥;這以下的三番,阿難尊者不再用自己的想法,這以下三番都是引用佛陀的教誨,用佛陀的教誨來回答,引用佛陀過去的教誨。我們看他怎麼引用。「阿難」說:我身為佛陀的侍者,「我」經常跟隨在佛陀的身邊,也經「常」聽「聞佛」陀對在家的二眾跟出家二眾所謂「四眾」弟子「開示」。開示什麼道理呢?開示二層的道理:第一個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,第二個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。這二句話是講到心跟法之間相互輾轉的因緣,我們解釋一下。這當中也構成整個佛教輪回的觀念、一種生死相續的觀念。我們看第一段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。假設我們是以一期生命來觀察,以一個大段的生命,不是約著剎那的念頭,這太微細了,約著一期的生命;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,「由」於我們過去生產「生」很多的「心」念,所以我們今生就出現很多很多差別的果報、果報之「法」。舉個例子:你看我們過去的心經常生起佈施的心,「由心生故」,所以我們今生就產生很多富貴的法出現;有些人過去的心有持戒的心,他今生就經常出現尊貴的法;有些人他遇到事情的時候,他產生忍辱的心,他今生產生莊嚴色身的法。所以「由」過去種種的「心」態,而創造今生「種種」善惡的差別「法」。好,這是講過去跟現在之間的相互關係、相互的因緣。
我們再看今生跟來生,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。前生的你、創造了今生的你,也可以說,我們前生產生很多善惡的心態,把你今生創造出來。那我們今天在受用這個依正諸法的時候呢,又產生一個新的心態,那麼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。
由於今生我們在受用種種的色聲香味觸這個五塵法的時候,又產生一個新的善噁心念,這個心念又會造一個業,又會影響來生。所以佛教的生命觀是認為:過去的你創造今生的你,今生的你又創造來生的你。所以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果報,講實在話跟你沒有關係、跟你沒關係。跟誰有關係?跟前生的你有關係。如果你覺得很不錯,你要感謝前生的你;如果你很痛苦,你要懺悔前生的你。其實我們今生所造的業都還沒有表現出來,我講實在話,這異熟識嘛,這時間上有前後的差異。我們今生所造的業,大部分都是在來生表現出來,今生就算是有也是一個花報而已,它還沒有正式表現出來。我們今生的果報都是前生造的,所以叫做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,由過去的心創造今生的法,由於我們受用今生的法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心態。因為這樣心產生法、法又牽動心,才構成佛教所謂輪回的觀念,輪回的觀念是這樣子來的。
1.什麼是「逆流」?
2.什麼是「隨生」?
3.解釋什麼是「由法生故種種心生」和「由心生故種種法生」?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